加快建設世界一流國際傳播機構
新時代十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國際傳播工作,大力推動國際傳播守正創新,我國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提升。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形成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我國國際傳播領域取得了哪些成就,積累了哪些經驗?黨的二十大擘畫中國發展藍圖,我們應如何進一步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為此,《中國社會科學報》記者采訪了黨的二十大代表、中國外文局局長杜占元。
展示中國良好形象
問:《中國社會科學報》:非常感謝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采訪。十年鋒從磨礪出,新時代發展成就卓著。在您看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國際傳播在講述中國巨變、展現時代風貌中,取得了哪些新成績?
杜占元: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際傳播工作圍繞服務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定自信、守正創新,服務黨和國家對外戰略、維護國家根本利益、展示國家良好形象、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心構建對外話語和敘事體系,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方面取得歷史性成就,為營造于我有利的國際輿論環境奠定堅實基礎。
以中國外文局的國際傳播工作為例,新時代十年特別是過去五年間,我們在推動國際社會讀懂中國、促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不斷優化完善國際傳播格局,將國際傳播業態拓展到高端外宣服務、對外出版發行、媒體國際傳播、中外人文交流、外宣研究咨詢、行業協同協作等業務領域;重點打造了“外國人講中國故事”“國際交流對話平臺”“精準傳播聯合行動”等國際傳播新品牌,努力提升國際傳播效能,國際傳播事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問:《中國社會科學報》:從《毛澤東選集》等領袖著作,到黨和國家重要文獻;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至四卷),再到各類思想深邃、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多語種主題圖書,這些對外出版發行的精品力作,在宣傳中國共產黨的創新理論、展示中國良好形象、增進國際認同等方面,發揮著怎樣的作用?
杜占元:黨的領袖著作、黨和國家重要文獻及各類主題圖書,是對中國發展理念、發展道路和治國理政方略的權威科學闡釋,體現了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密結合的理論創新,是國際社會讀懂中國共產黨、讀懂中國的重要讀物。70多年來,中國外文局在不同歷史時期對外翻譯出版了《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等領袖著作和一大批黨和國家重要文獻。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至第四卷陸續出版發行,目前已推出37個語種、發行覆蓋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改革開放以來翻譯出版語種最多、發行量最大、覆蓋面最廣的領導人著作,成為國際社會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首選讀本。這些重要著作的對外出版在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是全面宣介中國共產黨的創新理論和偉大實踐。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通過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向國際社會清晰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展示了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的強大生機活力,展示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光芒。
二是客觀展示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從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多方面展示了中國的發展成就,回應了人類社會面臨的新挑戰,全景式展現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充分而鮮明地展現了中國故事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三是深刻闡釋解決世界問題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全面闡釋了中國的發展觀、文明觀、安全觀、人權觀、生態觀、國際秩序觀和全球治理觀,增進了國際社會對中國作為世界和平建設者、全球發展貢獻者、國際秩序維護者的理解和認同。
問:《中國社會科學報》:對外書刊出版是國際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我們在對外出版發行事業中積累了哪些經驗?
杜占元:新時代十年的對外出版工作實踐,為我們在新征程上高質量做好對外出版工作提供了經驗借鑒。
始終把握時代脈搏。堅持以“向世界說明中國”為宗旨,以當代中國的思想理論、現實國情、優秀文化為對外出版的鮮明主題,將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介紹給各國讀者。
堅持提升翻譯能力。以國家翻譯能力建設為引領,匯聚翻譯行業和國內外資源,精心構建融通中外的對外話語和敘事體系,通過準確傳神的翻譯介紹,讓世界更好認識新時代的中國,用融通中外的語言、優秀的翻譯作品講好中國故事。
持續深化國際合作。深入挖掘海外資源,創新出版走出去方式,建立中國主題圖書國際合作出版協作機制。目前,中國外文局已與國際知名出版機構合作建立69家中國主題圖書海外編輯部,在12個國家分別建立中國圖書中心。拓展海外發行渠道,舉辦全球海外華文書店中國圖書聯展活動,用好國際圖書展銷平臺和重要國際書展平臺,增強對外出版國際競爭力。
廣泛聚合優秀人才。鍛造高水平國際出版人才隊伍,培養一批名作者、名編輯、翻譯家、出版家等行業領軍人才。充分發揮外國專家作用,發掘和凝聚更多的翻譯家、漢學家參與中國主題圖書對外譯介工作,以對外出版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
提升國際傳播效能
問:《中國社會科學報》:今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給外文出版社的外國專家回信中指出,“通過準確傳神的翻譯介紹,讓世界更好地認識新時代的中國,對推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很有意義”。您認為,應如何進一步加強我國國家翻譯能力建設?
杜占元: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回信,為新時代加強國家翻譯能力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國家翻譯能力建設需要著眼國家戰略需求,不斷提升服務大局的能力水平。
加強思想譯介和話語構建。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蘊含的核心理念和關鍵詞匯為重點,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加強對中國思想理論、道路制度、政策主張的譯介闡釋,加強重大翻譯項目組織協調,及時研究和發布重要時政術語、重要敏感詞匯的規范譯法,牢牢掌握中國話語國際傳播的第一定義權和最終解釋權。
加強國家翻譯能力建設總體布局。圍繞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文化走出去等國家戰略需求,加強頂層設計,完善重點語種建設布局。加強翻譯行業標準化建設,推動翻譯標準的國際互認。加強翻譯行業管理與服務,廣泛匯聚國內外翻譯領域資源力量。
建設高素質翻譯人才隊伍。聚焦國家對外戰略需求,加強各方面資源聯動,開展翻譯人才培養基地和行業平臺建設。完善翻譯人才評價體系,健全翻譯人才激勵機制,努力培養規模適宜、布局合理、素質過硬、梯次有序的翻譯人才隊伍,造就具有家國情懷和世界眼光,業務精湛、語通中外的翻譯大家,構建有利于翻譯人才發展的新格局。
推動翻譯行業創新發展。加強翻譯術語庫、多語種語料庫和知識庫等行業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翻譯工作流程、強化翻譯業務管理,在人工智能輔助翻譯系統等翻譯技術平臺建設上實現新突破。制定翻譯行業規劃,推動翻譯行業健康發展。加強語言服務產業的開放協同,建設國家語言服務出口基地,引領帶動語言服務產業和貿易發展。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合作,不斷提升國際翻譯話語權和影響力。
問:《中國社會科學報》:高端翻譯人才應具備哪些基本素質?對于如何培養翻譯領域人才,您有哪些建議?
杜占元:高端翻譯人才不僅語言本領要強,還要具備政治能力、文化修養和融通中外的素質,勇于探索、著力破解跨文化譯介中國特色話語時的重大問題,更好服務構建新時代中國話語和敘事體系。
第一,完善翻譯人才培養體制機制。以服務國家對外戰略需求為出發點,打通翻譯人才培養、選拔、應用全鏈條,完善翻譯人才評價體系,健全翻譯人才激勵機制。
第二,建設高素質翻譯“國家隊”。組織開展譯介領袖著作、黨政文獻、中華經典的重大翻譯工程,在實踐中加大對高端翻譯人才的培養選拔力度。
第三,發揮好中國翻譯協會的行業引領作用,廣泛團結和凝聚各分支機構、地方譯協和全國翻譯界力量,加強與國家教指委、相關部委、社科機構、高校的合作,深化與國際翻譯界合作,聯合建立專項工作機制,實現人才培養優勢互補、提質增效。
問:《中國社會科學報》:《中國關鍵詞》系列主題圖書取得了良好社會效益。是什么原因讓這一系列圖書不僅成為國際傳播的“名片”,也成為國內外語類高校、翻譯技能提升的熱門學習讀物?
杜占元:《中國關鍵詞》多語種系列圖書,是中國外文局圍繞構建融通中外話語體系的一次實踐探索和有益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是系統全面,重點突出。以關鍵詞加兼具權威性與通俗性解釋的方式,從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全領域入手,重點圍繞“既是我們想說的、又是受眾想聽的”核心理念,積極回應國際關切。目前,“中國關鍵詞”共編制“一帶一路”篇、治國理政篇等近20個專題,累計外譯發布多語種關鍵詞1.3萬余條,系列圖書、電子書和短視頻涵蓋19個語種,合作出版和版權輸出近40個文版。
二是融通中外,說理透徹。充分考慮國外受眾的思維方式、接受心理和文化差異,注重以融通中外的敘事表達將中國發展理念、發展道路、內外政策、思想文化展示給世界。今年以來,“中國關鍵詞”圍繞“中國式現代化”“人類文明新形態”等核心話語概念,創新推出多文種研究報告,為構建新時代中國對外話語體系提供重要參考。
三是融合傳播,影響廣泛。開設“中國關鍵詞”多語種專題網站,積極拓展外宣出版、社交媒體、論壇研討、推介展覽等融合傳播,影響力不斷擴大。如今,該系列多語種圖書已成為高訪外宣和重大外事活動的重要展示品,在智庫合作與人文交流領域發揮著政策解讀、知識分享、經驗互鑒的重要作用,廣受國外受眾好評和歡迎。
打造世界一流國際傳播機構
問:《中國社會科學報》:習近平總書記向中國外文局成立70周年致賀信,提出了“建設世界一流、具有強大綜合實力的國際傳播機構”的目標要求。打造世界一流國際傳播機構,還有哪些推進實踐的努力方向?
杜占元: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初步構建起多主體、立體式的大外宣格局,國際話語權和影響力顯著提升,國際傳播的中國特色日益鮮明。與此同時,加快推進世界一流國際傳播機構建設,需要各方持之以恒、協同推進。
心懷國之大者,堅持以宣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全局國際傳播工作,不斷擴大習近平總書記著作對外出版的語種、品種和發行覆蓋面,持續對外宣介黨的創新理論。
推動話語創新,通過積極開展專項研究、內容創新、對外譯介和成果轉化,打造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的內容策源地、譯介示范地和傳播新高地。
拓寬交流渠道,以提升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為長期目標,著力將新聞輿論、文化傳播和人脈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創新做好面向青少年的國際傳播,發揮海外機構本土化優勢,擴大知華友華國際“朋友圈”。
加強協同合作,不斷完善實施“精準傳播聯合行動”,全面加強與國內外機構合作,形成國際傳播合力,提升國際傳播效能。
匯聚優秀人才,鍛造高水平國際傳播人才隊伍,發掘和凝聚更多的中外翻譯家、漢學家系統開展國際傳播工作,為增進中外文明交流互鑒打牢基礎。
問:《中國社會科學報》:互聯網對國際傳播產生了革命性影響。面向未來,應如何有效發揮信息技術在國際傳播中的作用?
杜占元:新形勢下,需要推動信息技術與國際傳播相融合,一方面,要探索和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等前沿技術在國際傳播各領域的應用,建立“元宇宙實驗室”,重構國際傳播業態,推動翻譯手段創新。另一方面,加快融合發展,以新技術提升講好中國故事效能。同時,遵循傳播規律,以技術力量提升傳播正能量,遏制虛假信息生產傳播,推動國際傳播生態良性發展。
問:《中國社會科學報》: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離不開國際出版傳播實踐創新與能力建設。下一步,如何開展與國外出版傳播機構的合作,講好中國故事?
杜占元:在這些年的實踐探索中,我們總結出以下重點工作。
第一,持續深化國際傳播合作。繼續建強海外中國主題圖書編輯部、中國圖書中心等合作平臺,不斷拓展媒體傳播、本土出版、智庫交流等合作領域,優化國際布局,加強本土化、分眾化傳播,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第二,不斷增進國際人文交流。以國外政要、媒體和學界精英人士,以及海外青少年群體為重點,加強文化傳播和交流對話,推動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
第三,充分發揮國際友人和外籍隊伍作用。不斷拓展國際人脈資源,努力建強優質外籍人才隊伍,用好外眼外嘴外腦,打造“外國人寫中國”“外國人講中國故事”等品牌,通過國外人士視角講述中國、傳播中國。
問:《中國社會科學報》: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國際傳播界應如何進一步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
杜占元:未來,我們需要著力做好以下重點工作。
第一,以宣介黨的創新理論為統領,全面提升國際傳播效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國際社會了解新時代中國的“金鑰匙”。我們將全力做好“一號工程”,結合新時代中國偉大實踐,宣介好黨的創新理論,為新時代新征程營造良好國際輿論氛圍,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第二,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堅守中華文化立場,以文載道、以文傳聲、以文化人,增進國際社會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第三,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形成與我國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國際話語權。用中國話語、中國理論闡釋中國式現代化,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推動中國故事和中國聲音實現全球化、區域化和分眾化的精準傳播。積極開展輿論引導和輿論斗爭,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增強國際輿論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