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大理舉行
5月28日,2023推進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洱海)論壇院士特別論壇在云南大理舉行。來自特色農業、生態經濟等相關領域的院士、專家學者、領軍人物等圍繞“打造生態經濟體系的產業基石”“高值產業的生態化發展”兩個議題展開交流,共同探討如何緊抓“生態經濟體系”“高質量發展”兩個關鍵詞,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展示豐富多彩、生動立體的生態中國形象,通過“院士力量”為生態經濟助力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論壇現場
張福鎖致歡迎辭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國家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張福鎖指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和全球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核心和戰略要求,其具體體現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迫切期盼。洱海論壇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對外展示的重要窗口,期待各位與會專家就論壇主題各抒己見、踴躍建言。
陸彩榮致歡迎辭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陸彩榮指出,本次院士特別論壇旨在匯聚“院士力量”,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促進全球范圍內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的經驗共享,具有現實意義。為更好地構建高質量生態經濟體系、講好生態文明建設中國故事,一是要弘揚共同價值,為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凝聚合力;二是要推進務實行動,以生態經濟體系建設助力高質量發展;三是深化科技創新,為講好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國故事貢獻智慧。
歐意瑪作主旨演講
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歐盟養分管理首席科學家、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科學學院教授歐意瑪指出,世界正處在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我們需要充分重視破壞自然的代價,并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作出根本性抉擇。通過建立平衡的生態經濟體系來實現高質量發展極具挑戰性,呼吁各國攜手,為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等具有遠見卓識的目標共同努力。
“打造生態經濟體系的產業基石”分議題討論現場
于貴瑞發言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于貴瑞提出,新型生態經濟是驅動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全面促進科技進步和社會變革,筑牢國家生態基礎設施,統籌生態系統“五庫”功能,促進綠色轉型發展,培育新型生態經濟,是中國新時代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應有之義。
王浩發言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名譽所長王浩對其團隊研發的新一代高效肥料作了簡要介紹。他表示,經過十幾年的不斷努力,洱海的水環境治理、水資源保護和水生態修復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依然面臨著較為嚴重的農業面源污染壓力。團隊研發的技術可使化肥流失量減少80%—90%,從源頭控制洱海農業面源污染風險,為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中國案例和中國經驗。
朱兆云發言
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藥研發總監朱兆云指出,云南擁有在生態文明建設當中發展中藥、天然藥物的先天優勢,地理環境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民族文化多樣性三個突出特色,使得云南產出的中草藥、民族藥、天然藥物占全國市場的一半以上。未來,期待同各方一道結合中藥材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結合生態文明建設發展天然藥物,結合云南特色資源助力社會經濟發展。
胡國丹發言
中國城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胡國丹表示,企業是社會的經濟主體,也是產業主體,無論是在產業生態化還是生態產業化方面都承擔著不可推卸的責任,也必須要有所擔當。未來,希望為大理的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洱海保護等方面作出企業應有的努力和貢獻。
“高值產業的生態化發展”分議題討論現場
張克勤發言
中國工程院院士、云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張克勤指出,云南是中國西南的生態屏障,肩負著區域、國家,甚至全球生物安全的重大責任。要想在保護資源和生態的情況下實現高值發展,就要依靠科技引領,建立嚴格的市場準入機制,大力發展綠色、安全、環保的生物農藥微生物制劑能力,從方方面面保障綠色、安全、高值的產業發展。
漢斯·南姆博斯發言
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荷蘭皇家藝術與科學學院院士漢斯·南姆博斯指出,人類可以利用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發展生態旅游。生態旅游不僅能夠讓大家領略到這些地區的美麗,也可以告訴人們生態多樣性究竟是什么,能給人類帶來什么好處。如果我們能夠利用世界自然遺產等資源持續開發生態旅游,就可以使人們在欣賞自然美景的同時,提高對自然生物多樣性的認識。
邢廣程發言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邊疆研究所所長邢廣程認為,要把邊疆地區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緊密結合起來,通過注入科技因素,改變邊疆地區主要靠粗放式發展的局面。未來,希望有更多的科技力量聚集到邊疆地區,因地制宜地用科技力量構建高水平、高質量的環境經濟,為邊疆地區的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本次論壇由中國外文局、云南省人民政府、中國農業大學共同主辦,中國外文局所屬中國對外書刊出版發行中心(國際傳播發展中心)、大理州人民政府、洱海流域農業綠色發展研究院承辦。